秋分当天,阳澄湖开捕了;秋分过后,西北风起,大闸蟹性腺成熟开始展开一场浪漫的“旅行结婚”;但随着各种水利建设和水环境不同程度的污染,长江口的大闸蟹开始变得稀少。于是,阳澄湖大闸蟹变得高贵了;更随着声誉的与日俱增,自然生长的大闸蟹已供不应求,人工养殖成为了共识。
阳澄湖大闸蟹好吃,是一个普遍的认知;除了阳澄湖特殊的好水外,人工的科学喂养也是关键因素。从蟹苗到成熟大闸蟹虽只有短短几个月,但所需要付出的何其多。养蟹是一门技术活,阳澄湖更有特殊的养蟹技术。
第一步,确定养蟹方式。
“湖养”,即选水后通过“围网”养殖;选择一个风水好、水质清、深浅适宜、湖底平硬的水域,用竹篾树簖形成一个不能“逃逸”的环境。
“箱养”,用竹框封网,挂在竹柱上,沉入湖水,形成没有“漏网”的环境。
“塘养”,挖塘引水,营造出大小适宜、深浅适宜、坡度适宜、底面硬度适宜,且不易漏水的环境。
无论是哪种方式,其基本追求就是打造一个相对“封闭”的清水环境。
第二步,投放蟹苗。
养殖季节,获得可靠的信得过的长江口螃蟹种苗,鲜活又灵动,按比例放养到预先构筑的水环境中。通过不同方式的精心管理,适时投放饵料,如天然的水草、鱼虫之类,也有人工的豆饼、面团之类。
第三步,关注各个生长发育阶段的“一举一动”。
换水灌氧,打针吃药,预防天敌……监测水质是最重要的,湖水污染会给大闸蟹带来灭顶之灾。网漏簖破,或大水漫岸,或干扰躁动,会发生大闸蟹逃逸现象,也许时刻关注,避免损失。
第四步,了解相关的养蟹科学技术,及时更新养殖方式。
病虫害的预防,气象预报的及时掌握等都能影响蟹业的发展,及时有效的了解可以促进大闸蟹的顺利发展。
阳澄湖大闸蟹的人工喂养虽比不上野生的鲜美,但体大膏肥,吃的过瘾!